里程碑
2020

儘管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我們的前線團隊仍堅守崗位,按需要把實體服務轉至網上,以網上諮詢、直播課程和電話慰問,無縫關顧患者和其家人所需。

為了配合日益增長的使用需要,香港癌症基金會服務中心(黃大仙)進行了修繕工程。

2019

今年得到Sammi(鄭秀文)的支持,成為本會的最新粉紅大使,為我們的關注乳癌活動/粉紅革命拍攝了全新的教育宣傳短片及推廣關注乳癌訊息,活動成功接觸到超過380萬人。而關注大腸癌活動同樣拍攝了新的教育宣傳短片,活動的接觸人數超過390萬人,當中大部分更表示願意改變生活習慣及進行定期檢查,以行動守護健康。透過一連串的推廣,公眾教育活動提高了大眾對癌症的關注,成功讓市民加深對各類型癌症的認識及預防方法,實行健康生活以降低患癌風險。

得到九龍崇德社的贊助,我們為乳癌及婦科癌患者製作了一系列有關淋巴水腫護理的教育影片,並配有廣東話及普通話版本及中英文字幕。而我們的婦女服務中心亦會為乳癌或婦科癌的婦女提供淋巴水腫護理服務,協助她們預防或紓緩淋巴水腫的問題。

我們的「癌協之友」匯聚了20個病人自助組織超過18,000位會員,讓相同病類的患者透過不同活動和復康服務,互相鼓勵,分享資訊,發揮朋輩支援力量。除了提供聯繫平台,本會還為他們的活動作出指導,為各組織的同路人提供一個聚腳地。

2018

本會在中環成立的婦女服務中心,專門為女性癌症包括乳癌及婦科癌的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支援服務,以解決她們性健康、重建正面形象、淋巴水腫及生育等問題,同時照顧其家人的需要。

根據尼爾森(Nielsen)市場研究公司統計,超過380萬人正面響應呼籲「關注大腸癌活動」的健康訊息。尼爾森會訪問大眾看到我們活動的訊息後,會否因此提醒自己及身邊人更注意健康生活,以降低患癌風險。而本年度大多被訪者表示會響應呼籲,調查結果令人鼓舞。

2017

我們進一步擴展網絡,並於2017年6月為全新的葵涌癌協賽馬會服務中心舉辦開幕儀式。

根據尼爾森(Nielsen)市場研究公司統計,本年度的「關注乳癌活動」關注人數超過380萬。

五間中心共有112,177人次(年度增長6%) 到訪及4,086位新的服務使用者(年度增長12%)。

2016

因市區重建局的修繕工程,位於中環中心的癌協服務中心計劃於2016年12月遷往北角,繼續為港島區市民服務。

於葵涌籌備成立全新的癌協服務中心,為居住於九龍西和新界西的居民及於瑪嘉烈醫院接受治療的患提供更適切的免費癌症支援服務。

朋輩支援組織會員增至20,200名,年度增長達40%。

根據尼爾森(Nielsen)市場研究公司統計,本年度的「關注前列腺癌活動」關注人數超過370萬,當中約有130萬人響應呼籲,願意改變生活習慣或進行檢查,以行動守護健康。

撥款港幣100萬元資助香港中文大學進行新研究項目,為香港復發性卵巢癌進行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2015

「彩虹會」榮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15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十大卓越服務獎。

近1,500位抗癌勇士及支持者於伊利沙伯體育館聚首一堂,參加香港癌症基金會大型慶祝活動「活出精彩嘉年華會暨義工嘉許典禮」

溫拿五虎首次和香港癌症基金會合作,拍攝全新關注前列腺癌的教育宣傳短片。

癌協服務中心的身心靈課程不斷推陳出新,如椅式瑜伽、薩特南達瑜伽、西藏頌缽療愈工作坊,以滿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2014

資助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門診部改善環境設施。

向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外科手術部提供為期兩年的資助,協助前列腺手術後出現嚴重尿失禁的低收入家庭患者,購買人工尿道括約肌(AUS)改善生活。

資助香港新聲會在8月到中國杭州進行交流,為當地的醫療專業人士和無喉患者展開復聲訓練課程。

資助香港大學進行兩項新的研究項目,包括記錄中國癌症患者對於疼痛的相關症狀,及設立由護士主導的症狀 / 心理-腫瘤診所。

得到澳新銀行的全力贊助,我們的癌症資訊小冊子正式展開一系列的重新排版設計及內容更新計劃。

註冊營養師加入我們癌協服務中心,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一對一的營養治療和飲食上的諮詢。

2013

資助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臨床腫瘤科改善環境設施,包括接待處、候診大廳及醫療諮詢室,希望患者能夠在舒適自在的環境下接受治療。

「傳頌愛 – 展希望」社區同行家居關顧計劃榮獲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13年度卓越實踐在社福獎勵計劃」十大卓越服務獎,在89個參賽計劃內脫穎而出,成為18個得獎單位之一。

推出「前路無阻」計劃,為香港首項以「社區為本」、針對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社交需要而設的免費支援服務。計劃中會以綜合多項專業合作模式,包括社工、護士、臨床心理學家、性治療師、營養師及中西醫師,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全面復康協助。

2012

香港癌症基金會成立25週年。 為了紀念週年誌慶,我們特別邀請了25位支持者、復康者及好友拍攝一輯廣告,以「雖然我們互不相識,但有同一個共識,戰勝癌症」為訊息主題。廣告最後入選TVB最受歡迎廣告大獎最後五強。 

捐出港幣55萬元資助聯合醫院開辦臨時的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為該院每年1,500名新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心理支援服務。

2011

屬下第三間癌協服務中心正式於天水圍開幕,為新界西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免費資訊及專業的支援服務。

資助博愛醫院乳腺專科服務中心改善環境及設施,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舒適的環境及服務。

撥款資助威爾斯親王醫生放射治療中心翻新工程,改善中心的設施及等候區。

2010

由4月1日開始,我們由慈善信託基金,重組為非牟利團體,以有限擔保責任公司形式成立。官方名稱亦由「香港癌症基金會,歐洲癌症研究和治療組織之友」更名為「香港癌症基金會」。

資助屯門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及腫瘤科部門候診室,進行擴建及修繕工作,藉以改善醫院環境及設施,為癌症患者及家屬提供更舒適環境。

香港癌症基金會於5月16日舉行「活出精彩」嘉年華暨義工嘉許典禮,向抗癌鬥士及康復者致敬,同時向善長致以感激之情。

贊助於廣州舉行的國際癌症會議。

2009

贊助瑪麗醫院腫瘤科日間中心進行修繕及提升工程,為癌症患者及家屬提供更舒適環境及座椅。

資助位於威爾斯親王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於3月成立全新針灸服務中心。中心由註冊中醫主理,為癌症患者提供另類治療方法,用以紓緩痛楚及療程的後遺症。

首度展開「關注前列腺癌教育活動」,鼓勵50歲或以上的男士注意前列腺健康及進行有關檢查。

2008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的修繕工程於3月中完成並正式投入服務。

癌協服務中心推出家居關顧計劃,為已離開醫院但身體仍然虛弱、以致未能外出的癌症患者送上實質協助。

2007

香港癌症基金會成立20週年。

黃大仙癌協服務中心成立10周年。

屬下第六間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於3月中在瑪嘉烈醫院開幕,支援九龍西醫院聯網的癌症患者。

2006

屬下第二所癌症服務中心-「中環癌協服務中心」於3月開始投入服務,並在5月隆重開幕。

與醫院管理局港島東醫院聯網合作,資助鄧肇堅醫院社區日間醫療中心成立全新的綜合紓緩治療日間中心,並於11月正式投入服務。

首度推出名為「你有否檢查內部喉管?」的關注大腸癌活動。

伊利沙伯醫院癌症病人資源中心及瑪麗醫院癌症病人關顧支援組,分別完成修繕工程。

資助威爾斯親王醫院開設日間癌症治療中心,並於
5月開幕。

2005

本會資訊網站全面更新,資訊更齊備、架構更完善。

資助伊利沙伯醫院的治療淋巴水腫服務添置超聲波掃瞄儀器。

資助屯門醫院腫瘤科模擬室添置視覺治療系統。

與多間主要私立醫院包括港中分科醫院、聖保祿醫院、港安醫院、養和醫院及聖德肋撒醫院等合作,延伸服務範圍。

首度展開「外表迷人煙,內裡奪命癌」全城反吸煙運動及「親親太陽醒目曬」關注皮膚癌公眾教育活動。

抗癌大步走」慈善步行踏入第十屆,為本地重要癌症研究項目籌得超過港幣250萬元正。

黃大仙癌協服務中心完成修繕工程。

2004

協助上海仁濟醫院及上海東方醫院成立兩間癌症病人資源中心。

派出社工到上海癌症康復學校協助進行義工訓練。

資助屯門醫院日間化療診所進行拓建工程。

2003

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成立癌症病人資源中心。

上海癌症康復學校到港與本會作交流。

資助「香港新聲會」新會址。

癌協服務中心聯同有關專家,合辦名為「心理社交支援:實踐方法及服務展望」的論壇。

首度向鼻咽癌患者派發復康包。

2002

與「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合作,向政府建議室內全面禁煙。

展開大型問卷調查,了解捐款人對香港癌症基金會的認知及其對服務的了解。

2001

獲政府邀請加入防癌專責小組。

首度開展關注乳癌公眾教育活動 –「粉紅革命」。

資助腫瘤科專科護士遠赴澳洲接受有關淋巴水腫的護理訓練。

捐贈七人座位小巴予靈實醫院,以改善其癌症紓緩服務。

資助屯門醫院的日間化療病房設置視覺治療設備。

2000

舉辦乳癌患者藝術創作展「Art Rage Us」。

舉辦「活出新生嘉年華」。

首度開展子宮頸癌關注教育活動 – 「六分鐘護一生」。

為了解服務需求及評估服務質素,黃大仙癌協服務中心進行大型問卷調查。

1999

資助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設置視覺治療設備。

資助瑪麗醫院成立遺傳性腸癌資料庫。

1998

首度向手術後的乳癌患者派發復康包。

推出中英文癌症資訊網站。

1997

香港癌症基金會成立10週年。

成立社區內第一所院外癌症服務中心-黃大仙癌協服務中心。

癌協熱線正式投入服務。

開展醫院探訪服務。

開始舉辦公眾教育活動。

1996

舉辦首屆「抗癌大步走」(前名為香港癌症基金會慈善步行),共籌得港幣190萬元。

資助廣華醫院乳病中心的病人自助組織「妍進會」 。

於伊利沙伯醫院成立癌症病人資源中心。

1995

推行癌症患者復康用品借用服務。

資助威爾斯親王醫院成立首間免費「沙田預防宮頸癌社區診所」。

開始資助鼻咽癌患者自助組織「健樂社」。

1994

合辦和贊助首屆香港國際癌症會議 (HKICC)。

開始於瑪嘉烈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屯門醫院開展環境改善計劃。

於屯門醫院和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成立癌症病人資源中心。

資助屯門醫院的臨床心理學家。

1993

出版首系列的中英文癌症資訊小冊子。

為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的腫瘤科專科護士,提供為期兩年的資助。

協助「香港新聲會」於國內展開復聲訓練課程。

1992

於瑪麗醫院成立全港第一所癌症病人資源中心。

1991

資助香港醫護人員到外地進修。

資助癌症善終服務。

1988

資助靈實醫院。

1987

香港癌症基金會成立,並註冊成為合法慈善機構。

成立首個英語患者自助組織CanSurvive。

與香港大學合辦歐洲癌症研究和治療組織(EORTC)之腫瘤科會議。

諮詢熱線
電話: (852) 3656 0800                                                                            

 

捐款熱線
一般捐款電話:(852) 3667 6333
每月捐款電話:(852) 3667 6332                                                                            

  1. 問題或意見:請到您的意見與我們聯絡
  2. 捐款查詢:[email protected]
  3. 傳媒查詢:[email protected] 
  4. 籌款活動查詢:請見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