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近年,藜麥、奇亞籽、羽衣甘藍、藍莓……超過上百種的食物被稱為「超級食物」,冠上了光環,恍如成為了健康的代名詞。
「超級食物」泛指比同類食物含有更豐富營養價值,被認為可以預防或治愈疾病,甚至有抗癌的能力。但其實它沒有一些特定入選標準,可說只是迎合市場的宣傳用字,缺乏足夠的科學理據去支持其值得追捧。
健康飲食及生活習慣的確有助降低癌症風險,但沒有任何單一食物有防癌或令人避免癌症復發的作用。「超級食物」相對可能的確較為健康,應將這些食物納入均衡飲食中,卻不應過份沉迷或依賴。
根據英國Cancer Research UK所指,坊間所指的「超級食物」,它們個別含有的天然化學物(如:抗氧化劑、維他命和礦物質),的確對健康有幫助,有些更成功在實驗中阻止或殺滅癌細胞的生長。然而,要留意的是,實驗所使用的是從食物中抽取的純化樣本,例如研究藍莓的抗氧化效果時,用的是純化了的化學物質,而非直接用藍莓進行測試,所以其濃度比平常食用時高得多。此外,相對實驗中使用單一純化物質進行研究,我們平常會食用不同食物,混有不同營養物質,故實驗測試與日常食用攝取時的成效也可能不盡相同。
選擇「超級食物」亦要小心,如羽衣甘藍含豐富鉀質,腎病患者便未必適合;奇亞籽含大量非水溶性纖維,進食時飲水不足易造成便秘。對飲食均衡的人來說,無需刻意進食「超級食物」,反而注重食物多樣性,且養成以植物性為主的飲食習慣,更為健康飲食的王道。(本文資料審核:癌症基金會註冊營養師周倩蕾)
香港癌症基金會
資料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諮詢熱線
電話: (852) 3656 0800
捐款熱線
一般捐款電話:(852) 3667 6333
每月捐款電話:(852) 3667 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