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癌症基金會的「癌症支援之友」,匯聚了22個癌症患者自助組織,香港新聲會便是其中之一。2025年5月,新聲會的義工團隊前往杭州開展內地交流計劃,踏上了一段充滿愛與使命的旅程。他們期望此行能夠與當地的無喉者、照顧者及醫護人員,分享發聲復康的經驗與專業知識。
「杭州 – 香港新聲會無喉發音分享交流會」是浙江省康復醫學會2025年學術年會的重要環節,這不僅是一場會議,更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讓彼此交流學習,互雙啟發,為無喉者帶來希望。
確診喉癌可能徹底改變患者的人生。對於晚期患者而言,全喉切除手術雖能根治癌症,卻也伴隨著巨大的身心挑戰。失去說話能力,不僅令日常溝通變得困難,更可能影響患者的自我形象和自主能力,甚至與親人的情感連結。很多無喉者需要終身依靠頸部造口(呼吸孔),除了要適應身體變化,他們還需每日悉心護理造口。
聲音復康是重建信心和重拾溝通能力的重要一步。新聲會的20位成員,包括耳鼻喉科專科醫生、語言語科學家、資深護師及義工,懷著共同信念展開這趟旅程:期望向大眾展示,即使是無喉,人生依然可以活得精彩及與他人溝通。
為期兩天的交流會安排緊湊充實,近80位杭州無喉者及其照顧者聚首一堂,參與了一系列的講座及實踐活動,期望提升無喉者的復聲技巧與自信心。
首日活動,現場已洋溢著感動與投入的氣氛。耳鼻喉專科護士黃先生首先為大家展示了造口護理包,當中包括造口圍巾、造口海棉及傷口護理包等專業護理用品,並示範正確的造口護理方法。其後,吳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解無喉者的四大主要復聲方法:氣動式喉頭發聲法、電動喉頭發聲法、食道發聲法、氣管食道活塞瓣發聲法,並由新聲會義工即場示範。
為了讓大家放鬆心情、打破隔閡,義工們特別設計了伸展運動環節,帶動全場氣氛,促進互動交流。在隨後的小組訓練中,內地無喉者分組學習四大復聲方法的基本技巧,正式踏出發聲復康的重要一步。
當天的學習氣氛熱烈,參加者的投入程度令人感動。其中一位48歲的建築承判商汪先生分享因確診喉癌而同時失去聲音及工作的感受:「回到家中,感到玩完,我急得要命…幸而做了手術後,學了十多天就重拾講話,就練、就練、就一直練!」
第二天的活動同樣豐富實用,耳鼻喉專科黎醫生與護士在講座中,詳細解說了有關治療選擇、生活建議及營養知識等資訊。參加者隨後根據個人需要,選擇適合的復聲小組接受新聲會義工的一對一指導。訓練現場練習聲與交流聲交織,許多學員甚至在午餐時間到來時仍依依不捨,把握每一分每一秒的訓練機會。
活動尾聲,每位參加者均獲贈造口護理包作為鼓勵,洋溢著溫馨氛圍。眾人在最後時刻紛紛合照留念,將這珍貴時刻化為永恆記憶。
在全場齊聲合唱《朋友》的悠揚歌聲中,為期兩天的交流會圓滿落幕。這場原以技術交流為主的活動,最終昇華為生命的慶典,慶祝各人在抗癌路上的堅毅、團結與重拾信心。
58歲的海先生說:「最初的時候很絕望,與家人交流不了,非常急燥。學會食道語的幫助很大,現在我可以走向社會,與人溝通,與家人的聯繫也密切了。」
離開杭州前,新聲會團隊參觀了浙江省人民醫院的康復醫學門診及耳鼻喉外科病房。而這次的交流會亦促成香港與當地耳鼻喉科的合作協議,為未來奠下基礎。
在香港,因市民生活習慣改變及健康意識提升,很多喉癌患者能在早期確診,令無喉者人數逐年下降。而內地部分地區因文化與生活因素,仍有較多需要進行全喉切除手術的個案。透過這類交流,除了可以向有需要的內地患者傳授復聲技術,新聲會更希望協助當地建立自助小組,傳承互助精神。
這趟杭州之旅的中港交流會,遠不止於教授復聲技巧,更包含了聆聽與連結,為無喉者增添重新發聲的信心。衷心感謝所有新聲會義工、醫療專家和在杭州參與交流會的每一位學員。謝謝您們讓我們見證了社群的力量,以及每一把聲音背後的生命力量。
免費服務熱線: (852) 3656 0800
捐款熱線
一般捐款電話: (852) 3667 6333
每月捐款電話: (852) 3667 6332
查詢或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