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不良飲食習慣,增加患癌機會。其中大腸癌是香港常見癌症第2位,亦是第2大癌症殺手*,絕對不容小覷。在2019年,大腸癌新症有5,556宗,佔癌症新症15.8%*,即大約每6名新增患者中,便有1人是患上大腸癌!在45至64歲的成年男性中,大腸癌更是頭號癌症*。由於早期症狀未必明顯,令人容易忽略身體警號,定期檢查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延遲確診可能已屬晚期
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症,成因仍然是未知之數,但相信與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關,例如進食過量高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的食物、纖維攝取量不足、肥胖、缺乏運動、吸煙和飲酒等。另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也會增加患癌風險。
大部分的大腸癌均由腸臟瘜肉發展而成,約10至15年時間形成,早期未必有明顯症狀,亦容易與其他疾病的症狀混淆,例如大便帶血和便秘,被誤以為是腸胃炎或痔瘡。根據最新數據,本港早期大腸癌發現率偏低,第一期不足10%,相反有一半個案在確診時已屬第3至第4期*,可能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提高警覺性 留意身體異常
不論男女都應該關注腸道健康,若發現以下症狀,可能代表大腸出了問題,應儘快找醫生檢查清楚:
大腸鏡檢查助找出瘜肉
若大腸癌患者在早期得到妥善治療,5年相對存活率可以高達90%,但如果延遲確診至第4期,存活率僅剩9.3%#。因此若能及早發現和治療大腸癌,可以大幅增加康復機會,而最可靠的預防方法是接受篩查檢測。
大腸鏡檢查是較有效又高準確性的篩查方法,進行檢查時,醫生會將一條柔軟的內視鏡經肛門進入大腸內,並透過影像監察腸道情況,作仔細檢查。如過程中發現瘜肉更可一併摘除,減低演變成癌症的機會。由於瘜肉生長較慢,若首次檢查時沒有發現瘜肉,一般10年後才再需要「照腸鏡」。建議年過50歲或高風險人士,例如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即使沒有相關症狀,亦應與醫生商討是否適合和需要進行大腸鏡檢查,減少患上腸癌風險。
癌症基金會為癌症患者及其親友提供免費支援服務
為了提升香港市民對大腸癌的預防意識,香港癌症基金會每年會舉行「關注大腸癌」教育活動。今年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聖保祿醫院副醫務總監及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名譽臨床教授袁兆燦醫生會講解大腸癌資訊及迷思,例如茹素是否有助減低患上大腸癌的風險、疫情期間少運動及多食罐頭食物會否增加患癌風險等,大眾可按此收看。
香港癌症基金會致力為受癌症影響的人士提供免費的全方位癌症支援服務,竭力確保抗癌路上不孤單。如對癌症有任何問題,歡迎致電該會免費諮詢熱線:3656 0800 或按此瀏覽該會一站式資訊平台。
資料來源:*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1 (2019統計數據)
#本港乳腺癌及大腸癌分期存活率彙報(2010-2017 年大腸癌患者)
文章來源:Medical Inspire
諮詢熱線
電話: (852) 3656 0800
捐款熱線
一般捐款電話:(852) 3667 6333
每月捐款電話:(852) 3667 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