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資訊

2018年6月12日

 

大腸癌連續3年成為本港最常見癌症,平均每天有超過13名香港人確診,由於大部分大腸癌均由腸臟瘜肉發展而成,期間需時約10至15年時間演變成癌症,故只要適時進行大腸鏡檢查,大腸鏡猶如「照妖鏡」般、透過內視鏡監察大腸內壁的情況,如能及早發現瘜肉並切除,便可將患癌誘因連根拔起,有效預防大腸癌,香港癌症基金會呼籲市民,50歲開始應與醫生商討,適時進行大腸鏡檢查,以減低患大腸癌風險。

香港癌症基金會醫療顧問、聖保祿醫院副醫務總監及香港大學病理學系名譽臨床教授袁兆燦醫生指出,大腸癌是少數可以預防的癌症,早期大腸癌可以無明顯症狀,若不主動適時檢查,待有症狀才求醫,可能已屬中至晚期,或會錯失預防和及早治療的機會。

據醫管局香港大腸癌分期最新數據顯示,港人早期大腸癌發現率偏低,在第一期被發現的只佔9.5%,比對總發病率人數高企,反映市民對預防性的大腸檢查意識不足。

檢查大腸的方法,主要為大腸鏡和大便隱血測試,兩者各有優點(見下表),一般人士50歲起可按自己需要與醫生商討作適合選擇。而若出現如便血、大便習慣突然而持續性的改變、大便帶黏液等症狀,便不論歲數,也宜儘快求醫。

目前政府推出的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中,直至今年1月暫有6.2 萬人接受檢查,於大便中發現隱血並接受進一步大腸鏡檢查共5,894人;然而,患大腸癌或腸內有瘜肉,並不代表所有大便均帶血,若檢查的大便樣本剛巧不帶血,便不能成功檢測,出現「假陰性」結果。此外,大便隱血測試對於檢測晚期瘜肉的敏感度相對較低,若腸道有瘜肉而不理會便有機會變成癌症。

袁兆燦醫生指出,大腸癌約有85%由環境因素誘發,故除了適時檢查,亦應培養健康生活,例如:高纖飲食、多運動、不吸煙、保持適當體重、不過量飲酒、少吃紅肉和加工食品,降低患腸癌風險。

香港癌症基金會在6月舉行「關注大腸癌」教育活動,除了舉辦「關注大腸癌」免費健康講座,癌症基金會的大腸癌教育網站亦提供詳盡資訊。腸癌或其他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可致電癌症基金會服務熱線3656 0800,尋求免費專業支援。

 

諮詢熱線
電話: (852) 3656 0800                                                                            

 

捐款熱線
一般捐款電話:(852) 3667 6333
每月捐款電話:(852) 3667 6332                                                                            

  1. 問題或意見:請到您的意見與我們聯絡
  2. 捐款查詢:[email protected]
  3. 傳媒查詢:[email protected] 
  4. 籌款活動查詢:請見支持我們